3月15日上午,有媒体报道的《放两个月都不会烂的沃柑,果农从来不吃》的消息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成为315期间的热门话题,甚至都上了多个平台热搜。从一亩田大数据沃柑全年采购热度看,现在3月中下旬开始正是沃柑采购最旺盛的时期,也因如此,这个话题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沃柑走红也是近几年的事情,酸甜比例适中,造就了其独特的风味,化渣率高,甚至到了入口即化的程度,可谓沃柑一出,其他柑橘类产品的需求都会受到影响。但人红是非多,此次报道便是如此。
沃柑的主要产区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根据一亩田平台数据,在前20个沃柑县域主产区中,武鸣地区遥遥领先,而且前20个主产县中80%都在广西地区。
报道称,武鸣部分果商为保证沃柑品相,擅自调高除菌农药的稀释浓度,泡药后安全间隔期被忽视,不经储藏直接上市,果农称他们从来不吃。
报道围绕几个核心问题:保鲜剂、农药等话题,直指备受人们关注的视频安全问题,其中最富争议的就是记者和果农的这段问答:你们自己都不吃这个吗?果农:不吃。
作为农业从业者,小编也频繁行走于产地,和很多农户都直接打交道。
在内蒙,我们问哈密瓜种植户,你们自己吃哈密瓜吗?农户说:我们不吃这个,太甜了,吃腻了。在湖北,我们问养鸡户,你们是不是天天吃很多鸡蛋,好幸福。养殖户说:天天闻味道,都饱了。
很多长期从事种养殖的生产者,应该也有类似的感觉,因为常年和产品打交道,对其味道、口感已经非常熟悉,甚至已经从精神上“麻木”了而不愿吃了。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再就是农药的使用问题,坦率的说,国内很多农作物都离不开农药,但是每款药物的上市都有国家规定的安全使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