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机,货卖全球!24名国际农业官员参加,一亩田数字农业国际大讲堂再次开课!
“中国的西红柿能通过手机卖到俄罗斯,我们的农产品能不能也用数字技术走出去?”
4月22日,在一亩田集团总部,来自塔吉克斯坦农业部的农业官员抛出这个问题时,会议室的空气活跃起来。这场由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组织的“塔吉克斯坦数字经济发展研修班”,让24名农业官员与一亩田数字农业实践展开零距离碰撞。这是继首期“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合作研修班”后,一亩田面向国际学员开展的第三次系统性培训。

作为中亚“高山之国”,塔吉克斯坦93%的国土被群山覆盖,农业是经济支柱之一,拥有棉花、樱桃、柠檬、葡萄等众多优质绿色农产品,但相关产业受制于传统耕作模式和零散的流通体系,如何让更多农户搭上数字化的快车仍是难题。
本次培训中,一亩田集团副总裁彭南峰分享了企业14年来,通过数字化推动农业生产、流通及乡村振兴的成果,从覆盖5600万采购商的线上B2B平台,到贯通全国65城110个批发市场的豆牛代卖网络;从广东湛江的千亩马铃薯数字基地,到无数代办通过平台将农产品卖到世界各国的“跨国生意经”,这些案例让学员们看到,数字化不仅能让农产品“跑得更快”,还能让农户从“埋头种地”转向“抬头看市场”。

“数字农业没有标准答案,但有可复制的逻辑。”彭南峰在分享中强调。一亩田打造的“互联网平台+智能代卖+数字种植+产业服务”四位一体模式,成为学员们关注的焦点:
线上平台,打破信息孤岛。通过大数据算法,一亩田APP将农产品与全国采购商精准匹配。例如,山东甜瓜种植户通过平台直接对接海底捞等连锁餐饮,还把当地的西红柿出口到俄罗斯、越南等地,做起了国际贸易。这种“天网”能力,让塔吉克斯坦学员对解决本国产销信息不对称问题充满信心。
智能代卖,48小时从田间到市场。一亩田在产地建立起直通批发市场的智慧化代卖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全国65个城市的近110个一二级市场,可销售200多种农产品,像土豆、柑橘、辣椒、油菜、西红柿等品类的销售能力在全国首屈一指。这种“地网”服务,让学员们思考如何在本国构建高效流通体系。

数字种植,用数据种出“黄金田”。在广东、湖南、广西等地规划马铃薯、玉米等多个品类,建设高标准数字规模化示范基地,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渠道”落地。培训会上以2025年沃众田刚推出的广东湛江“火山土豆”为例,展示了数字化管理如何实现数千亩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和效益提升,生产出更加优质好卖的农产品。通过品种升级和全渠道销售,带动区域产值增长。这种“政府+企业+农户”的协同模式,为塔吉克斯坦的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新思路。

培训会上,学员们结合塔吉克斯坦农业特点,围绕数字技术落地、跨境贸易等议题展开讨论,彭南峰详细讲解了数字化如何有效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我们愿与全球伙伴共享经验,让数字红利惠及全球田间。”
未来,一亩田将持续开展公益类的培训,为各国提供可复制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同时深化“买全球、卖全球”的跨境流通网络建设,真正实现“让每一亩田更有价值”的全球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