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元降到2元一斤!水果早采危害大!一亩田提醒农户注意这3点
“12月3日才能统一采摘砂糖桔。”
近日,广西百色市西林县发布了关于确定2023年西林沙糖桔开市日的通告。通告中明确指出,经过对西林县砂糖桔理化性质检测,还未达到成熟标准,为保证果品质量,维护西林县砂糖桔品牌,确定12月3日为西林县砂糖桔开采时间。通告要求西林县各个种植户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早采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早采的果子不好吃。水果在未完全成熟时采摘,其口感、营养价值等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对于水果风味物质最关键的糖分和酸度等没有达到最佳配比,水果口感不佳,也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价值。消费者买到这样的水果之后,满意度不高。
“猕猴桃,完全没有猕猴桃应该有的风味。”“买了一箱猕猴桃,放蔫了还不软,最后只能扔掉了。”“市场上买的黑布林个大颜色好看,就是太酸吃不得,以后再也不买了。”这些是很多人买水果的经历,造成大家对一些水果“怨气”这么重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水果还未成熟时就开始采摘销售。

违背水果生长条件要求而提早采摘上市,这样没有口感的水果是不被消费市场认可的,还会导致消费者对这些水果望而却步,导致口碑崩塌,严重影响产业发展。
还有哪些被早采毁掉的水果?
当然存在早采问题的水果不只是砂糖桔。猕猴桃、黑布林、芒果、葡萄、苹果、温州蜜柑、脐橙等等不胜枚举,诸多水果皆出现过早采问题并深受其害。
黑布林也叫黑布朗、黑李子、美国黑李等,它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一种李子,单果就能达到110克以上。它也是一种甜度很高的李子,达到13°以上,这是比西瓜还要甜的。因此初进入我国立刻风靡市场,零售价30元左右。但从2019年开始,早采问题加剧,黑布林口感酸涩,价格下跌严重至1—2元,直接让这个高端水果变成了“黑不理”。

另外一个就是猕猴桃,猕猴桃的过度“早采”大概从16、17年开始,市场上“口感寡淡、刀切不动、放烂不软”的早采果直接把原本“众星捧月”的猕猴桃变成了“臭名昭著”的人人嫌。
为什么早采屡禁不止?
早采,毁掉的是一个行业。
种植户等群体选择早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通过早采抢先上市,抢赚上市初期货少价贵的好行情。
另一个原因则与水果市场供需关系有关。近几年,我国水果种植不断扩张,一旦某一种水果价格贵、种植收益高、能赚钱,各地就开始大规模扩张。而这种无序扩张导致水果总产量上升,消费市场稳定的情况下爱,会导致竞争激烈销售难。市场供大于求,一些种植者选择走上早采的道路。

殊不知,早采,只能赚取短期收益,长此以往将会给自己甚至整个品类的口碑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如何避免?
由于我国水果种植存在产区分散、主体多样,从农产品种植到流通又有多个环节,因此早采问题一直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一个治理难点。那么作为广大种植户,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早采,维护好行业口碑呢?
1、遵守政策,摒弃投机取巧的意识
近几年,政府等相关部门也逐渐意识到了早采对于产业发展的致命打击,出台各种措施禁止早采,明确采摘标准、采摘时间、惩罚措施等,希望规范各个水果品类产区种植户等的采摘行为,从源头确保水果品质,保护水果产业健康发展。

以猕猴桃为例,一亩田平台数据显示,陕西周至、眉县、四川蒲江等地是我国主要的猕猴桃产区。自2018年起,陕西周至就已经开始严厉打击猕猴桃早采早摘行为;2019年之后连续出台相关文件严格禁止当地的猕猴桃早采早卖。陕西眉县、四川蒲江等地也陆续发文打击早采行为。文件中还明确规定了各个不同品种猕猴桃的采摘时间、采摘标准、违反规定的惩罚措施等。
建议广大种植户遵守相关政策,摒弃投机取巧的意识,严格按照各种作物成熟时间采摘上市。
2、做好品质管理是根本
前面提到,许多农户是因为想要卖上好行情,才选择早采。说到底,这是一种自毁长城的做法,不如稳扎稳打提升品质来得更长远。
以爱媛橙为例,爱媛果冻橙和浙江红美人其实是同一个品种,是“爱媛28号”柑橘。但是经过精心培育种植的浙江红美人市场零售价80元一斤,而普通爱媛果冻橙只能卖到7——12元一斤。

因此,扎扎实实把品质做好,让砂糖桔达到它应该有的甜度,让猕猴桃达到标准的成熟度,这样市场才会认可产品,行业才会有前景,在行业里的农户们才能长久赚到钱。
3、利用电商平台稳定销路
农户选择早采,其中还有重要原因,是对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担心批量上市后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滞销。因此,建议广大农户可以通过一亩田这样的专门的农产品交易撮合平台,面向全国客户推广,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有了销售渠道,就不愁产品卖不出去。这样就可以放心等待产品符合成熟条件再采摘,既能确保产品质量,也保证产品销路,获得稳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