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草药和食疗文化中,"鱼腥草"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但很多人对“鱼腥草”和“鱼腥草根”这两个概念存在混淆,认为它们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叫法。其实不然,鱼腥草与鱼腥草根虽然来源于同一种植物,但在药用价值、口感、用途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鱼腥草与鱼腥草根的区别”,帮助你更好地认识它们。
一、植物学上的基本概念
鱼腥草(学名:Houttuynia cordata),又称折耳根、猪鼻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其全株均可入药或食用,尤其以地下根茎和嫩叶最为常见。
鱼腥草根则是指鱼腥草的地下部分,也就是其根茎,通常被称为“折耳根”。它与鱼腥草的地上部分(如叶、茎)在形态、用途和功效上有所不同。

二、外观与口感的区别
鱼腥草主要指其地上部分,包括叶片和嫩茎,颜色多为绿色,质地较为柔软,气味较为清新,略带鱼腥味,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
鱼腥草根则为白色或淡黄色的根状茎,质地较硬,水分含量较高,气味更为浓郁,口感略带辛辣,是许多地方凉拌菜的主要原料。
三、药用价值的差异
从中医角度看,鱼腥草全株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而鱼腥草根则更偏重于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的作用,尤其在治疗湿热引起的腹泻、痢疾方面效果显著。

四、食用方式的不同
鱼腥草多用于凉拌、炒菜、煮汤等,尤其在川渝地区非常受欢迎,是夏季开胃消暑的佳品。
鱼腥草根则常被切片后与辣椒、醋等调料凉拌食用,口感爽脆,具有独特的风味。
五、使用注意事项
虽然鱼腥草与鱼腥草根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因其性寒,脾胃虚寒者应慎用,孕妇也应避免大量食用。此外,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建议根据个人体质合理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