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育粳20号:江苏太湖地区的优质晚粳稻新选
在江苏太湖地区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武育粳20号”的水稻品种以其卓越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一品种,原代号“武2401”,由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精心培育而成,自2004年诞生以来,便以其中熟晚粳稻的特性,适应了太湖地区东南部的中上等肥力土地。
“武育粳20号”不仅在产量上表现突出,2004至2005年的江苏省区试中,平均每亩产量达到了581.8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2.7%,2006年的生产试验更是达到了610.6公斤的高产,增产幅度达到了4.5%。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其每亩有效穗数18.2万,每穗实粒数122.1粒,以及高达91.0%的结实率和26.4克的千粒重。
在生长特性上,“武育粳20号”株型紧凑,长势旺盛,穗型适中,分蘖力强,叶色浅绿,群体整齐,后期熟色良好,展现出较强的抗倒性。在抗病性方面,它对白叶枯病具有中抗性,但在穗颈瘟和纹枯病上稍显敏感,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两种病害的防治。
米质方面,“武育粳20号”同样表现不俗。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其整精米率达到68.4%,垩白粒率30.0%,垩白度3.0%,胶稠度7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均达到了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在栽培技术方面,“武育粳20号”的要点包括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以及病虫草害的防治。播种期一般定在5月中旬,每亩播种量25-30公斤,大田用种量3-4公斤。移栽期在6月中下旬,秧龄30-35天,每亩栽插1.8万穴左右,基本苗6-8万。在肥水管理上,注重氮肥的使用,同时注意磷钾肥的配合,以及水浆管理的适时调整。此外,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种传病害,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害虫的防治,中后期则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等病虫害。
“武育粳20号”以其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成为了太湖地区农民增收的有力助手,是江苏水稻种植的一颗璀璨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