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新希望:中薯7号马铃薯的种植优势
在福建的田野上,一种名为“中薯7号”的马铃薯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成为农民丰收的新希望。这个品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引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精心培育,其品种审定编号为闽审薯2012005。
中薯7号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品质脱颖而出:叶片呈绿色,茎部为紫色,薯型椭圆,薯皮光滑且呈淡黄色,薯肉则是乳白色,芽眼较浅。这些特征不仅美观,更意味着它具有优良的食用品质。在农艺性状上,中薯7号生育期为88天,株高47.7cm,单株块茎数7.3个,单株薯重0.54公斤,商品薯率高达82.06%,裂薯率仅为1.53%,二次生长和空心现象极少,干物质含量达到18.38%。
产量表现上,中薯7号同样令人瞩目。2008-2009年度和2009-2010年度的省区试中,平均鲜薯亩产分别达到1981.12公斤和2154.77公斤,比对照紫花851增产21.27%和26.26%,亩干产也分别增产22.61%和28.47%。2010至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亩产更是达到了2540.3公斤,增产11.33%。
在抗病性方面,中薯7号同样表现出色。晚疫病发病率仅为16.4%,早疫病发病率20.34%,重花叶病发病率6.36%,卷叶病毒病发病率10.62%,均低于对照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上,中薯7号适宜冬种11月上、中旬抢晴早播,春种1月上中旬播种,冬种5000株/亩左右,春种4200株/亩-4500株/亩。施肥方面,亩施纯氮15公斤,氮、磷、钾比例0.9:0.4:1.8,基肥70%、追肥30%。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重点预防晚疫病,使用脱毒种薯。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为,中薯7号是菜用马铃薯的新品种,具有88天左右的生育期,鲜薯产量高,薯皮光滑,芽眼浅,商品薯率较高,食用品质较优,主要病害发病率低于对照。适宜福建省非晚疫病重病区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晚疫病。经过严格审核,中薯7号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已通过审定。
中薯7号,不仅是一个马铃薯品种,更是农民朋友增产增收的新选择,是福建省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