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农业新突破——绵麦161,丰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
在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中,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我们带来了一项新的成果——绵麦161。这款小麦新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抗病能力,成为了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种植的新选择。
绵麦161的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200002,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精心培育的成果。它的品种来源是05-783/1403-84,这一组合赋予了绵麦161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作为春性小麦,绵麦161的幼苗呈现出半直立至直立的生长姿态,叶色鲜绿,穗形为长方形,长芒白壳,籽粒为卵圆形,红色且半角质,给人以饱满的视觉感受。
在四川省两年的区试中,绵麦161的平均全生育期为179.5天,略迟于对照品种绵麦367。它的株高达到87.7厘米,亩穗数为22.6万,穗粒数为48.2粒,千粒重为40.1克。在抗病性方面,绵麦161展现出高抗条锈病的特性,对白粉病和赤霉病有中等抗性。品质测定显示,其籽粒容重为811克/升,粗蛋白质含量为12.3%,湿面筋含量为22.4%,稳定时间为2.3分钟,达到了弱筋小麦的标准。
产量方面,绵麦161在2017至2018年度的区试中,平均亩产达到381.57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7.4%。在2018至2019年度续试中,平均亩产为379.72公斤,比对照增产2.5%。两年区试平均亩产为380.65公斤,比对照增产4.9%,增产点率达到87.5%。在2019至2020年度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450.77公斤,比对照增产8.4%。
绵麦161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进行播种,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2至14万之间,亩施纯氮10至12公斤,并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管理上,需要注意除草和肥水管理,防止苗期旺长及荫蔽,以免茎秆柔弱导致倒伏,并及时防治蚜虫,适时防治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
经过严格的审定,绵麦161符合四川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种植。这不仅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骄傲,也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小麦种植户的福音。绵麦161以其卓越的性能,为农民的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