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丰收】闽甜68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甜玉米新宠
在福建省的田间地头,一种名为“闽甜683”的玉米品种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个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甜玉米品种,以其出色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闽甜683”的育种历程始于闽甜系688与闽甜系J-3的完美结合。它在春季播种后,仅需79.2天即可迎来鲜穗的丰收,与市场上的粤甜16号相媲美。幼苗时期的叶鞘和叶片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而花药则带有淡淡的黄色,颖壳同样保持绿色,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株型半紧凑的“闽甜683”,平均株高达到220.9厘米,穗位高94.7厘米,保证了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花丝和果穗均为长筒型,穗长20.4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5.6行,每行平均有40.7粒黄粒白轴的玉米,鲜百粒重高达29.8克,出籽率达到了72.6%。
在抗病性方面,“闽甜683”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能够抵抗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纹枯病和粗缩病等多种病害。然而,它对纹枯病的抗性稍弱,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治。
品质上,“闽甜683”同样不逊色,总评达到了85.4分,与对照品种相当。扬州大学农学院的测定显示,其皮渣率为13.6%,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3.6%,还原糖含量为7.9%,这些都是衡量甜玉米品质的重要指标。
产量方面,“闽甜683”的表现更是令人瞩目。2014年和2015年的试验中,鲜果穗的平均亩产分别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4.5%和6.86%,两年平均亩产达到1022.06公斤,比对照增产5.67%。2016年的全省生产试验中,鲜果穗的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1046.2公斤,比对照增产2.65%。
栽培“闽甜683”时,春播时间应选择在3月中旬到4月上旬,并且要注意与其他玉米品种进行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离,以防止串粉。每亩适宜种植密度为3000至3200株。在施肥方面,要施足基肥,重视穗肥,适量施用粒肥。同时,要注意防治苗期的地老虎以及中后期的纹枯病、茎腐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并适时采收,以确保最佳的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为“闽甜683”是一种适宜福建省春播的鲜食型甜玉米单交种,产量高,品质优良,但需要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并适时采摘。经过严格审核,“闽甜683”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已顺利通过审定。这不仅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骄傲,也是广大农民朋友甜蜜丰收的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