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希望】赤黍2号糜子:高产抗病害的农业新宠

2024-12-10 03:47:01 发布

在内蒙古的广阔田野上,一种名为赤黍2号的糜子品种正以其卓越的表现吸引着农民的目光。这个由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精心培育的品种,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农业领域崭露头角。

赤黍2号糜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本地大白黍与目标性状基因库材料的杂交,经过多年的精心选择,最终形成了这一优良品种。它的幼苗叶片和叶鞘均呈现健康的绿色,植株半紧凑,株高达到136厘米,分蘖能力在3到5个之间,茎杆茸毛较长,绿花序和黄花药为其增添了一抹自然的色彩。果穗为侧穗型,主穗长度达到43.8厘米,而籽粒则是椭圆型,白谷黄米,千粒重高达6.9克。

在品质方面,赤黍2号糜子同样表现出色。2010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哈尔滨)对其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粗蛋白含量为17.15%,粗脂肪含量为4.30%,粗淀粉含量高达72.24%,糊化温度为2.0级,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其作为粮食作物的高价值。

抗性方面,赤黍2号糜子同样不容小觑。2009-2010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植物保护室对其进行了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其对黑穗病具有较强的抗性,病株率仅为8.7%。

在产量表现上,赤黍2号糜子同样令人瞩目。2009年和2010年,它在内蒙古自治区糜子区域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大黄黍增产7.6%和9.9%。2010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270.7kg,比对照增产6.7%。平均生育期为103天,比对照相早早1天。

栽培技术要点简单明了,亩保苗5.0-7.0万株,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赤峰市≥10℃活动积温2400℃以上的地区种植。

赤黍2号糜子,不仅是农民丰收的希望,更是农业科技进步的结晶。它以其高产、优质、抗病害的特性,为内蒙古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