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岱红玫”葡萄的奥秘:山东农业大学的农业创新成果

2024-08-02 05:51:29 发布

在山东农业大学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岱红玫”的葡萄新品种悄然问世,它不仅拥有独特的玫瑰香味,还具备了鲜食、酿酒和制汁的多功能性。这种葡萄的登记编号为GPD葡萄(2023)370037,是杜远鹏、高振、张蕾、翟衡等育种专家的智慧结晶。

“岱红玫”葡萄的品种来源是GM9322-3与阳光玫瑰的杂交,它继承了欧美杂种的优良特性,展现出了二倍体葡萄的卓越品质。从4月上旬的萌芽期到8月上旬的成熟期,整个生长周期仅需110天。植株生长势中等,萌芽率高达95%,展现出了良好的生长潜力。

在形态特征上,“岱红玫”的果穗呈圆锥形,带有单歧肩,长度可达20厘米,宽度约14厘米,最大穗重达到828.50克,平均穗重也有503.51克。每粒葡萄的纵径约为1.99厘米,横径为1.41厘米,最大单果粒重量可达3.99克。果皮厚度适中,无涩味,果肉柔软,果粒与果柄分离程度适中,每粒葡萄平均含有3个种子。

“岱红玫”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9.80%,可滴定酸含量为4.80克/升,单粒重3.57克,浆果呈现迷人的紫黑色,散发着淡淡的玫瑰香。在抗病性方面,它对霜霉病具有中抗性,抗寒性能也优于欧亚种栽培品种。

在产量上,“岱红玫”在两个生长周期中分别达到了1823.0千克和1887.0千克,虽然略低于对照品种阳光玫瑰,但依然表现出了较高的产量潜力。

栽培“岱红玫”时,适宜采用篱架或棚架栽培方式,种植密度为1米×(2.5~3.0)米。冬季修剪应在秋季落叶后至翌年萌发前进行,夏季修剪则要及时抹除过多嫩梢,绑梢摘须,并适时摘心。肥水管理上,基肥宜在9月底10月初进行,追肥则在转色期施用磷钾肥,施肥后需及时浇水,但在果粒着色期则不宜浇水。

“岱红玫”适宜在山东春季种植,但在多雨地区,由于果穗紧实,易感白腐病,建议采用避雨栽培方式,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岱红玫”不仅是山东农业大学科研团队的骄傲,更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动体现。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生产性能,为葡萄种植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