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优1256:长江流域的高产水稻新星

2024-08-04 03:43:20 发布

在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泸优1256以其卓越的表现在水稻界脱颖而出。这款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以其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13,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中稻种植的优选品种。

泸优1256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36.5天,比传统品种Ⅱ优838稍长一天,却以更繁茂的长势和良好的熟期转色,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它的株型适中,株高121.5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达到170粒,结实率高达78.2%,千粒重27.8克,这些特点使得泸优1256在产量上具有显著的竞争力。

在2007年和2008年的区域试验中,泸优1256的平均亩产分别为586.8千克和611.9千克,连续两年比对照品种Ⅱ优838增产,两年平均增产5.2%,这一数据在2009年的生产试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平均亩产579.0千克,增产6.4%。

然而,泸优1256并非完美无缺。它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的抗性较弱,抽穗期的耐热性也稍显不足。尽管如此,其米质主要指标仍表现不俗,整精米率达到50.3%,长宽比2.8,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为44%和10.1%,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5%,这些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栽培技术要点的明确指导,为泸优1256的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育秧到移栽,从肥水管理到病虫防治,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确保了泸优1256能够在适宜的条件下茁壮成长。

最终,经过严格的审定,泸优1256以其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一般的特点,通过了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它被推荐在长江流域的多个省份,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进行种植,为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