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新6号:晚熟玉米的高产新选择

2024-08-11 04:57:58 发布

在辽宁省的广阔田野上,一种名为"辽新6号"的玉米新品种正在引起农民们的广泛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高产潜力,更因为它在抗病性和适应性方面的优异表现。

"辽新6号"是由辛广军在2003年精心培育而成的单交种,它的母本和父本分别来源于精心挑选的A801×济533选系和丹598×沈137选系。这种玉米的幼苗具有紫色的叶鞘和叶缘,展现出强盛的生长势头。成熟植株的株高达到327厘米,穗位143厘米,叶片数量在21至23片之间,形成了半紧凑的株型。

它的果穗呈锥型,穗长平均22.6厘米,穗行数在16至18行之间,穗轴为红色,而籽粒则是黄色的马齿型,百粒重达到32.3克,出籽率高达82.2%。这些特征不仅使它在视觉上引人注目,更在产量上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经过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的测定,"辽新6号"的籽粒容重高达740.4克/升,粗蛋白含量为11.06%,粗脂肪含量为4.08%,粗淀粉含量达到72.90%,赖氨酸含量为0.36%,这些营养成分的丰富性为它赢得了"营养宝库"的美誉。

在抗病性方面,"辽新6号"表现出了对大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以及对茎腐病和丝黑穗病的中抗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虽然为感病,但在实际种植中,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

在产量表现上,"辽新6号"在2007至2008年的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中,14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达到了690.4公斤,比对照丹玉39增产12.2%。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02.5公斤,同样比对照丹玉39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提示我们,在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种植"辽新6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000至3300株/亩,并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它适宜在辽宁的沈阳、铁岭、丹东等地区种植,这些地区活动积温在3000℃以上,是晚熟玉米的理想种植区域。然而,对于弯孢菌叶斑病高发区,种植者需要谨慎选择。

"辽新6号"以其高产、抗病和适应性强的特点,成为了辽宁省晚熟玉米种植的新选择,为农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