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优122:水稻界的“绿色增产先锋”
在广袤的田野上,有一种水稻品种以其卓越的性能和高产潜力,赢得了农民的青睐。它就是“天优122”,一款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这款水稻品种以其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29,正式跻身于中国水稻品种的行列。
“天优122”的诞生,是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它源自天丰A与广恢122的杂交,经过2005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严格审定,证明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可靠性和优越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双季晚稻种植的它,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生长特性:全生育期平均116.6天,比传统品种汕优46短了将近3天,这意味着更早的收获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它的株型紧凑,茎秆虽细却坚韧,剑叶短挺,叶色淡绿,熟期转色好,稃尖紫色,穗顶部谷粒带有少许短芒,这些特征不仅美观,更体现了其生物学上的适应性。每亩有效穗数高达18.8万穗,株高适中,穗长和每穗总粒数都显示出其高产潜力,而77.6%的结实率和25.4克的千粒重,更是确保了其产量的稳定性。
在抗性方面,“天优122”同样表现出色。稻瘟病综合指数3.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这些数据表明它在面对常见病虫害时,有着不俗的抵抗力。而米质方面,整精米率63.4%,长宽比3.5,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都极低,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7%,这些指标均达到了国标优质1级,保证了其食用品质。
产量表现上,“天优122”更是以实际数据说话。2006年和2007年的区域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分别达到了480.36千克和491.33千克,均比对照品种汕优46增产超过1%,两年平均增产2.35%。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更是以524.39千克的平均亩产,实现了7.38%的显著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上,“天优122”要求适时播种,稀播种,注意防治稻蓟马,培育壮秧。移栽时,秧龄控制在18-20天,每亩栽插1.8-2万穴,基本苗4万苗左右。肥水管理上,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生长后期看苗情补施保花肥,水浆管理上宜浅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同时,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最终,经过严格的审定,“天优122”以其熟期适中,产量中等,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的特点,被推荐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这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选择,更为中国水稻产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