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育23——四川土地上的小麦新希望

2024-08-09 02:42:22 发布

在四川的田野上,一种名为川育23的小麦新品种正在悄然崛起,它不仅是农民的希望,也是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川育23,以其出色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川育23的品种来源是R59//郑9023/H435,它是一种春性小麦,全生育期大约为186天。幼苗呈半直立姿态,绿色,具有中等的分蘖力。植株整齐,株高大约90厘米,旗叶长度适中,角度适宜。它的穗形为长方形,穗层整齐,长芒,白壳,籽粒白色、卵形,半角质,腹沟浅,且十分饱满。小穗数大约21个,穗粒数约41粒,千粒重约48克。

在品质上,川育23同样表现出色。2007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的检测结果显示,川育23的平均容重达到809克/升,粗蛋白含量为14.30%,湿面筋含量29.1%,沉降值54.1毫升,稳定时间5.4分钟。这些指标充分显示了川育23的优良品质。

产量表现上,川育23同样令人瞩目。在2005-2006年度的四川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亩产达到387.8公斤,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1.9%。2006-200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66.3公斤,增产9.9%。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77.0公斤,增产10.9%。2007-2008年度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360.5公斤,增产12.6%。

栽培川育23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播种期应选在10月底至11月初,基本苗每亩15-18万。施肥方面,亩施纯氮11公斤,配施磷7公斤,钾7公斤。田间管理要注重排湿、除草,同时加强对蚜虫和赤霉病的防治。

川育23适宜在四川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地区种植,这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高产量、高品质的小麦种植选择。它的推广将有助于提高四川地区的小麦生产水平,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