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优649: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高产水稻新品种

2024-10-12 02:05:28 发布

在广西,水稻种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特优649,这个由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的水稻新品种,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众多水稻品种中脱颖而出。特优649的品种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04017号,是龙特甫A与649(含粳稻血缘的501/桂99选育而成)的杂交后代。

特优649属于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它在桂南地区作为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大约为121天,比特优63早熟约3天。这种水稻株型紧凑,成熟时转色良好,谷粒呈白壳椭圆形,无芒,但抗倒性稍弱。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优异,平均株高113.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达到16.1万,穗长22.6厘米,每穗总粒数为163.9粒,结实率为78.1%,千粒重为26.9克。

在抗性方面,特优649的苗叶瘟和穗瘟等级较高,分别为7级和9级,白叶枯病和褐稻虱的抗性也为9级。米质方面,整精米率为49.6%,长宽比为2.5,垩白米率为84%,垩白度为17.6%,胶稠度为43mm,直链淀粉含量为20.1%。

产量表现方面,2002年早稻区域试验中,特优649的平均亩产为484.0公斤,比特优63增产2.8%(不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为526.6公斤,增产2.7%(不显著)。2003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为496.3公斤,比特优63减产0.8%。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和移栽,种子需进行消毒处理,早稻3月上旬播种,旱育秧4.1~5.1叶移栽,水育秧6.1叶左右移栽;晚稻7月上旬播种,秧龄约25天。栽插密度为13.2×23.1cm,每蔸插2粒谷或抛栽密度28蔸/m2。肥水管理上,要施足基肥,早追肥,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防止倒伏;灌溉以浅灌为主,够苗重晒田,后期干干湿湿。同时,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经过自治区品审会的审核,特优649符合广西水稻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可在非稻瘟病区种植特优63的地区进行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出,无疑为广西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水稻种植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