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创新成果——成单青贮1号,玉米青贮的优选品种
在四川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成单青贮1号”的玉米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表现,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这一品种,不仅在产量上有着显著的提升,更在抗病性和适应性上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成单青贮1号”的全生育期春播仅需119天,比当地传统品种川单13还要早0.3天。它的高度和穗位的合理比例,保证了植株的稳定生长和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其雄穗的花粉量丰富,颜色鲜艳,为授粉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其籽粒的黄色和中间型特征,加上红轴的点缀,使得这一品种在视觉上也颇具吸引力。
在品质上,“成单青贮1号”同样表现出色。其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适中,整株粗蛋白含量高达15.8%,这为青贮饲料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品种在抗病性上的表现令人瞩目,它能够抵抗小斑病,对玉米螟、大斑病、纹枯病和茎腐病具有中抗性,虽然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稍显不足,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优质青贮玉米的地位。
产量方面,“成单青贮1号”在2006年和2007年的试验中均显示出了明显的增产效果。2007年的青贮玉米生产试验中,生物干产平均亩产达到了1160.9公斤,比对照增产14.7%,籽粒产量平均亩产548.9公斤,比对照增产8.4%,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其高产潜力。
栽培技术方面,成单青贮1号适合春季播种,每亩种植密度建议在4000株左右。在施肥管理上,重视底肥的施用,适时增加苗肥和拔节肥,特别是在攻苞期要重点施肥,以确保植株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适宜种植区域方面,成单青贮1号特别适合四川省的平丘区,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能够充分发挥这一品种的潜力。
总而言之,“成单青贮1号”以其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特点,成为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又一创新成果,为当地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