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新篇章:稻螺立体种养技术

2025-07-31 05:54:38 发布

在湖南省桃江县,科技人员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适合水田养殖的南美螺优良品种,并探索出一种全新的生态农业模式——稻螺立体种养技术。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稻田的经济效益,还为绿色食品的推广做出了贡献。

场地选择是稻螺立体种养的第一步。理想的稻田应水源充足、光照充足,且不受洪涝影响,无工业废水污染。稻田面积以2.2亩为宜,土壤酸碱度控制在7.5以下,以保证螺类的生长环境。

场地建设包括挖环形水沟、加高田埂、安装铁丝栏网等,以防止螺只逃失,并使用生石灰杀灭病菌虫卵,为螺苗提供一个清洁的生长环境。

螺苗投放在4月初开始,当幼螺体重达到5克左右时,选择晴天分批投放,每亩稻田投放螺苗3万只。放养前,螺苗需用食盐水消毒,然后均匀放入水沟中,保持水深30厘米,并在水沟中放养少量浮萍供螺采食。

饲料投喂以青饲料为主,辅以少量精饲料,每天早晚各投料一次。随着螺的生长,食量增大,饲料投喂量也要相应增加。

饲养管理包括水质管理、敌害防治和防逃逸。南美螺抗病能力强,但要求水质清新。在田沟中适量放养浮萍、水葫芦等,有利于净化水质。对于鼠害,可使用樟脑丸或鼠药进行防治。南美螺在雷雨天有逃逸的特性,但在田埂边撒放石灰线可有效防止逃逸。

稻秧栽插与管理包括选种育秧、栽秧方法、施肥晒田和防病治虫。选择生育期长、产量高的中稻品种,采用药肥包衣剂技术浸拌稻种,用塑料秧盘培育壮秧。栽秧前施足基肥,栽秧后再追施尿素。晒田原则是轻晒、短晒、日晒夜不晒,适时排水和灌水。由于稻种采用了科学的消毒灭菌措施,一般不需施药防治,万一发生病虫害,可施用低毒农药。

捕捞利用从8月份开始,捕大螺留小螺,至11月上旬结束。捕获的螺用清水淋洗干净,按体重规格分级挑选,装入容器中上市销售。长途运输时,要求容器保持湿润透气,可持续10天不会死亡。南美螺的市场售价在洞庭湖区一般商品螺每公斤为5-6元,在天津、北京市场可卖到每公斤10元。南美螺主供宾馆、饭店、酒楼制作名贵菜肴,或小吃摊挡烹制麻辣唆螺,或供厂家加工休闲方便食品等,也可出口创汇。小螺除用作下年螺苗外,还可饲喂珍稀动物。

稻螺立体种养技术不仅提高了稻田的产值,每亩稻田产商品螺1720公斤,增加产值达7000多元,而且是一种可持续、环保的农业发展模式,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