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6632——黄淮冬麦区的希望之种
在黄淮冬麦区,农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适应干旱环境、抗病力强、产量稳定的小麦品种。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衡6632”,一种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小麦新品种。
衡6632的诞生
衡6632的诞生源自黑小麦与衡8116的杂交,这一创新的结合孕育出了一个半冬性中熟品种。它全生育期为239天,与洛旱7号的成熟期相仿,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种植选择。
生长特性
衡6632的幼苗半匍匐,生长势头旺盛,分蘖力强,春季返青时虽然起身较晚,但穗层整齐,旗叶宽厚,穗型为长方形,长芒,白壳,籽粒为半角质,饱满度较好。这些特性使得衡6632在视觉上就给人以丰收的希望。
抗病与抗旱
衡6632在抗病性方面表现不俗。它对条锈病有慢感,但对叶锈病、白粉病敏感,对黄矮病有中等感病性。在抗旱性方面,衡6632被评为4级,虽然抗旱性较弱,但在旱作农业中依然具有潜力。
产量表现
衡6632在连续三年的试验中表现出了稳定的产量。2010至2011年度,它的平均亩产达到了350.8千克,比洛旱7号增产7.0%;2011至2012年度,平均亩产433.2千克,增产3.9%;2012至2013年度,平均亩产309.4千克,增产7.1%。这样的产量表现,无疑为黄淮冬麦区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品质鉴定
衡6632的籽粒品质同样令人满意。它的容重为802克/升,蛋白质含量达到13.75%,硬度指数为67.7,面粉湿面筋含量30.4%,这些指标都显示了衡6632作为食品原料的高价值。
栽培要点
为了确保衡6632的高产,建议在10月8日至15日播种,亩播种量为10至12.5千克,晚播时适当增加播种量。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治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蚜虫和小麦吸浆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衡6632已经通过了国家小麦品种的严格审定,被认定为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它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西晋南、陕西咸阳和渭南、河南西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旱肥地等地种植。
衡6632,这个名字在黄淮冬麦区的农民心中,不仅是一个品种的代号,更是希望与丰收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