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天28号:甘肃农科院孕育的高产小麦新品种
在甘肃省广袤的旱塬地上,一种名为兰天28号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性能和高产潜力,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宠。由甘肃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与庆城县种子管理站联合培育的这一品种,以其审定编号甘审麦2011007,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农业价值。
兰天28号的诞生,源于对西峰20号和宝丰6号的精心杂交选育,原代号陇原061。这一冬性小麦品种,以其全生育期272至279天的稳定生长周期,以及78至96厘米的适中株高,展现出了良好的生长特性。其护颖呈长方形,斜肩,颖嘴锐形,带有颖脊,窄而无齿,这些特征不仅美观,更有助于保护小麦免受病害的侵袭。
兰天28号的产量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在2006至2008年的陇东片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233.62公斤,比传统的西峰20号增产6.54%。而在2010年的生产试验中,这一数字更是提升至297.8公斤,比对照西峰27号增产6.33%,充分证明了其高产潜力。
除了产量上的突破,兰天28号在品质上同样表现优异。其籽粒呈红色,卵圆形,半角质,千粒重在24至33克之间。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含有14.43%的粗蛋白,24.07%的湿面筋,沉淀值为44.1毫升,赖氨酸含量达到0.352%,这些指标均表明了其作为优质小麦的潜力。
在抗病性方面,兰天28号同样表现出色。成株期对条锈病的条中31号、32号、水4、水5、水7、水14及混合菌全部免疫,同时对白粉病具有中抗性,这大大降低了种植过程中的病害风险。
栽培上,兰天28号建议亩保苗25至30万株,成穗40至50万株,以确保其高产特性得到充分发挥。适宜的种植范围为甘肃省的崆峒、泾川及庆城、镇原等旱塬地区,这些地区的农民将能够从这一新品种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兰天28号,不仅是甘肃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科研实力的体现,更是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巨大贡献。它以其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为旱塬地区的小麦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