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旱1号:旱地小麦的希望之种
在干旱的土地上,小麦的生长往往面临诸多挑战,但“西旱1号”却以其出色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成为旱地小麦种植的新星。这一品种由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会宁县农技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以及甘肃省白银市种子公司联合培育,其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4024,原名D92067。
西旱1号以其春性早熟特性,全生育期在82至146天之间,较传统品种定西35早熟7天以上,为农民朋友争取了宝贵的农时。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展现出旺盛的生长势头。在旱地条件下,其平均株高约65厘米,而在高寒阴湿区,这一数值甚至能达到95厘米以上。其穗形长方,白芒红粒,硬质,平均每亩可结出25万穗,每穗24粒,千粒重达到44.5克,展现出强大的抗倒伏能力。
在抗病性方面,西旱1号同样表现出色,高抗条锈病,对黄矮病和叶锈病有中等至高等的抗性,尽管对白粉病的抗性稍弱,但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产量方面,西旱1号在2002年和2003年的区域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定西35增产1.8%和11.9%,生产试验中也显示出10.7%的增产潜力,这在旱地种植条件下尤为难能可贵。
种植西旱1号,技术要点包括在降雨量300-500毫米的旱地种植,适宜密度为20-25万株基本苗/亩。播种前,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亩,以及适量的磷肥和氮肥作为基肥,结合秋季深耕翻埋。播种时,亩施2-3公斤磷二铵作为种肥,生育期内一般不需追肥。同时,注意防治叶锈病、蚜虫和黄矮病,湿热年份还需警惕白粉病的侵扰。
经过严格的审核,西旱1号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它适宜在甘肃中部、宁夏西海固地区、陕西榆林、山西大同、河北坝上、青海大通、西藏日喀则和山南等地区海拔1000-3837米、年降雨量300-500毫米的旱地种植,为旱地小麦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