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麦39号:甘肃省小麦新品种,增产潜力显著
在甘肃省中部春麦水地品种类型区,一种名为“临麦39号”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增产潜力和优良的品质受到关注。这一品种由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经过严格的审定编号甘审麦20220006,正式成为小麦家族中的新成员。
“临麦39号”以其春性特性和110天的生育期,相较于对照品种陇春23号晚熟2天,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生长周期。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强,这些特征使得“临麦39号”在田间表现突出。株高98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良好,旗叶上举,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佳,这些特性共同保证了“临麦39号”的高产潜力。
在穗型上,“临麦39号”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卵圆,饱满度好,亩穗数达到33.5万穗,穗粒数45.8粒,千粒重42.5克,这些数据均显示出其高产的特性。在抗病性方面,“临麦39号”中感条锈病,慢锈,中抗白粉病,这为其在田间的稳定生长提供了保障。
品质检测结果显示,“临麦39号”籽粒容重726克/升,蛋白质含量10.49%,湿面筋含量26.3%,这些指标均高于一般标准,稳定时间0.9分钟,吸水率62.8%,最大拉伸阻力228E.U,拉伸面积65平方厘米,这些数据进一步证明了“临麦39号”的优良品质。
在产量表现上,“临麦39号”在2019~2020年参加甘肃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427.14千克,比对照陇春23号增产5.8%。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1.6千克,比对照陇春23号增产7.7%,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临麦39号”的增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临麦39号”适宜播种期为3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6~30万。在有机肥每亩6000千克的基础上,增施氮磷钾,亩施磷酸二铵20千克,尿素10千克。苗期结合灌水每亩追施硝铵2~4千克。生育期间根据土壤墒情调整灌水次数,及时中耕除草,这些技术要点为“临麦39号”的高产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综上所述,“临麦39号”以其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成为了甘肃省中部春麦水地品种类型区种植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