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春26号:甘肃小麦新希望,抗病害高产量的绿色守护者

2024-08-13 03:47:59 发布

在甘肃省广袤的土地上,一种名为“陇春26号”的小麦品种正以其卓越的抗病害能力和高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业的新星。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这一品种,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0006,以其矮秆丰产的母本“永3263”和高抗条锈病的父本“高原448”为基因基础,通过杂交和有限回交隔代异地穿梭鉴定选育而成,原代号9913-17。

陇春26号小麦,春性,生长周期短,仅需92至99天,株高适中,介于66至90厘米之间,幼苗竖立,株型紧凑,展现出强大的抗倒伏能力。其长芒白穗,穗形纺锤,白粒质地坚硬,粒数丰富,每穗35至51粒,是名副其实的大粒型品种。千粒重高达41.7至54克,容重在771至836克/升之间,籽粒粗蛋白含量(干基)达到13.1%,湿面筋含量26.4%,沉降值35.0毫升,面团吸水量63.5%,面团形成时间仅4.7分钟,不乱时间7.9分钟,弱化度73F.U,这些指标均显示了其优良的品质特性。

在抗性方面,陇春26号同样表现出色。2009年的抗性鉴定显示,成株期对条中29号、32号、33(F-H)的病害表现免疫至中抗,尽管对条中33号和混合菌稍显感病,但其在2007至2009年的连续田间鉴定中,高抗叶枯病、黑穗病、根腐病、全蚀病、黄矮病和丛矮病,轻感白粉病,这为种植户提供了极大的安心。

产量方面,陇春26号在2008至2009年的省水地春小麦西片区试中,两年14点次中有11点次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平均亩产达到550.4公斤,比对照增产4.1%。2009年的出产试验中,亩产更是达到547.9公斤,较对照宁春4号平均增产14.1%,这一成绩无疑为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栽培陇春26号,需要夏收后深耕晒垡,熟化泥土,冬前灌足冬水,播前平整土地,并施以适量的农家肥和化肥。沿黄灌区适宜在3月上旬播种,河西灌区则在3月中旬。亩播量控制在30公斤,生长期间需及时注水,并适时防治蚜虫和吸浆虫,确保作物健康成长。

陇春26号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的酒泉、张掖、民乐、武威以及沿黄灌区的白银等地推广种植,为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这不仅仅是一种小麦,更是甘肃农业科研人员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为当地农民的丰收和幸福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