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151:云南红米新品种的丰收希望

2025-06-25 06:08:40 发布

在云南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滇红151”的红米新品种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潜力,成为当地农民的丰收希望。这个品种由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元阳县牛角寨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元阳县种子管理站共同培育,是南矮29与阿哲龙马河坝红米杂交后的成果。

“滇红151”以其常规籼稻的特性,展现出了卓越的生长表现。它的株高约110.6厘米,全生育期平均172天,比对照相较短5天,这使得它在生长周期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亩有效穗达到15.3万穗,成穗率高达75.2%,穗长22.8厘米,穗总粒数213粒,穗实粒数175粒,结实率达到了78%。千粒重为24.8克,这些数据都显示了其高产的潜力。

在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的检测中,“滇红151”的出糙率为79.1%,精米率为69.2%,整精米率为48.3%,粒长5.3毫米,粒型长/宽比为2.4。这些指标都表明了其优良的品质。同时,直链淀粉含量为1.0%,胶稠度为100mm,碱消值为6.7级,透明度和水分含量分别为“糯”和13.2%,这些特性使得“滇红151”在口感和加工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抗病性方面,“滇红151”表现出了对稻瘟病的敏感性,但对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具有高抗性。尽管在2017年区域试验中墨江试点穗瘟发病较重,但其综合抗性指数为5.75,显示了其在抗病性方面的潜力。

产量表现上,“滇红151”在云南农业大学2017-2018年组织的加工型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551.8千克,比对照红阳3号增产17.1%,增产点次率高达95%。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96.9千克,比对照红阳3号增产14.1%,增产点率为100%,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滇红151”的高产特性。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购买合格种子、培育带蘖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和适时收获。这些要点是保证“滇红151”米质和特色的关键。

最终,经过严格的审定,“滇红151”符合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并被同意通过审定。它被推荐在云南省海拔1300米以下籼稻区域作为特种稻品种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和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