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晚籼34号:江西田野上的绿色希望
2024-08-01 02:53:45 发布
在江西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赣晚籼34号的水稻品种以其出色的特性和潜力,为当地农业带来了新的生机。这个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品种,以其编号赣审稻2003026的身份,成为农民心中的明星。
赣晚籼34号的全生育期为123.7天,比传统的赣晚籼19号早熟3.6天,这意味着它能够更早地为农民带来收获的喜悦。它的株高达到100.10厘米,株型适中,茎杆粗壮,叶片在抽穗后挺直,显示出良好的生长态势。在产量方面,尽管在2000年和2002年的试验中,赣晚籼34号的产量略低于对照品种,但它的米质达到了国标二级优质米的标准,米粒长7.4毫米,长宽比3.7,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都保持在较低水平,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胶稠度88mm,这些特性使得它在口感和营养价值上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赣晚籼34号的抗稻瘟病能力也不容忽视,苗瘟3级,叶瘟6级,穗颈瘟5级,这为它的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江西省各地的农民都可以种植这个品种,它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
在栽培技术方面,赣晚籼34号需要在6月20-25日播种,亩秧田播种量15-20公斤,大田用种量2.5公斤。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每穴栽插7根苗,确保亩插足基本苗12万。施肥上,采用前重、中控、后补的方式,每亩总用肥量(纯N.P.K)35公斤,纯氮12.5公斤,N.P.K比为1∶0.6∶1.2。灌溉时,要注意深水返青,薄露灌溉,成熟时保持田间湿润,以确保稻米的品质。同时,也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以保证丰收。
赣晚籼34号,不仅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骄傲,更是江西农民的希望。它以其早熟、高产、优质的特性,为江西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