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基因棉花新品种“中棉所76”:黄河流域的绿色守护者

2024-08-13 04:07:54 发布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迎来了一种新型棉花品种——“中棉所76”。这个品种以其卓越的抗虫性能和高产出,为黄河流域的棉农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中棉所76”是一个转抗虫基因的中熟杂交一代品种,拥有国审棉2009011的审定编号。它的诞生,源于531037与9901的完美结合。在黄河流域的春播中,它的生育期仅为120天,展现出了良好的出苗率和苗齐壮的生长特性。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叶片深绿且通透,为棉花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在抗病性方面,“中棉所76”同样表现出色,它不仅抗枯萎病,还耐黄萎病,更能有效抵抗棉铃虫的侵害。这使得它在病虫害防治上,为棉农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和劳力。

它的产量表现同样令人瞩目。在2005至2006年的区域试验中,无论是子棉、皮棉还是霜前皮棉的亩产,均比对照品种有显著提升。2007年的生产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其产量稳定且略高于对照品种。

在栽培技术方面,“中棉所76”需要适当的播种时间和密度,以及合理的施肥和化控措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棉铃虫的防治,一般年份无需特别处理,但在特定情况下,如三、四代棉铃虫数量超标时,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此外,对于黄萎病重病地,建议避免种植此品种。

“中棉所76”已经通过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应用安全证书的认证,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中9409,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它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东部、中部、山东西南部以及陕西关中棉区进行春播种植。

总而言之,“中棉所76”以其高效、抗病、高产的特性,成为了黄河流域棉农的可靠选择,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