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蚕鲜11号: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粮菜兼用蚕豆新品种
在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新型蚕豆品种——通蚕鲜11号,以其独特的粮菜兼用特性,为蚕豆种植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这个品种以其中熟特性,全生育期210天,为农民提供了一个高产的选择。通蚕鲜11号株高约91.80厘米,分枝多,有效分枝平均可达4.30个,百粒重约225.00克,单株有效荚数7.70个,单荚粒数1.80粒,成熟荚为褐色,荚质硬实。
通蚕鲜11号的籽粒呈阔薄形,种皮绿色,子叶淡黄色,花色浅紫,刚收获时种皮颜色为浅绿,随着氧化逐渐转为浅黄色。在营养成分上,干籽粒粗蛋白含量高达30.90%,粗淀粉含量为38.20%,显示出其作为粮食作物的潜力。此外,该品种对锈病敏感,但抗赤斑病,耐白粉病,耐冷性一般。
在产量表现上,通蚕鲜11号在第1生长周期亩产达到165.1千克,比对照云豆147增产0.67%;第2生长周期亩产203.2千克,比对照云豆147增产5.07%,显示出其良好的增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1. 茬口安排,以旱作茬口为宜,避免连作;2. 适期播种,播期在10月15日至10月20日之间,亩密度约0.5万株;3. 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每亩用腐熟厩肥3000~3500千克,加25千克过磷酸钙,冬后春前施磷酸二氨15千克左右,花荚期可追施尿素5~10千克;4. 防病治虫,注意防治蚕豆锈病、赤斑病和蚜虫;5. 适时采收,5月上中旬青豆荚鼓粒饱满时采摘上市。
适宜种植区域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四川、重庆、贵州地区的冬蚕豆区。需要注意的是,通蚕鲜11号耐寒性一般,感锈病,不耐渍,不抗根腐病,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治蚜虫、飞虱、蓟马等病毒病虫媒,及时排涝,避免在根腐病发病地块和豆科连作地块种植。
通蚕鲜11号以其高产、营养丰富和粮菜兼用的特点,为蚕豆种植者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有望在适宜地区带来丰收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