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豆34号:西南蚕豆新宠,高效抗病害的绿色之选

2025-04-12 06:04:23 发布

在云南的高原上,一种名为“凤豆34号”的蚕豆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款蚕豆,登记编号为GPD蚕豆(2025)530004,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精心培育,育种团队包括段银妹、陈国琛、尹雪芬、李江、马玉云和董开居等专家。

“凤豆34号”是一种中熟、全生育期约180天的冬性蚕豆,以其粮菜兼用的特性脱颖而出。它的叶片呈深绿色,紫色的花朵(旗瓣)在田间格外显眼。这种蚕豆分枝不多,但每个分枝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株高约113.85厘米,百粒重可达140.40克,单株有效荚数为9.61个,单荚粒数为2.30粒。成熟荚为褐色,荚质柔软,籽粒形状中厚,种皮为乳白色,子叶呈淡黄色。

在营养成分上,“凤豆34号”同样表现优异,干籽粒粗蛋白含量高达26.90%,粗淀粉含量为47.90%。更令人称赞的是,它对锈病和赤斑病具有抗性,同时还能耐冷和耐旱。在两个生长周期中,亩产分别达到了295.3千克和284.5千克,相较于对照品种凤豆十一号,分别增产了16.45%和10.84%。

栽培“凤豆34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播种期应在9月5日至11月5日之间,以确保最佳生长。其次,亩基本苗应控制在1.3万至2.5万株之间,株距15至20厘米,行距25至30厘米。合理施肥也是关键,播种后施用优质厩肥1500至2000千克,苔叶期施用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同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和田间杂草,做好锈病、根腐病和赤斑病的防控。水分管理上,整个生育期需要灌水3至4次。收获时,干籽粒以荚壳多数变黄为最佳,鲜豆荚则以豆粒鼓起、荚壳嫩绿时为最佳。

“凤豆34号”适宜在西南生态区云南地区海拔1600至2400米的蚕豆主产区秋、冬季种植。在肥水条件较好的田块,应控制播种密度,防止倒伏,并注意防范锈病。豆苗生长前期,适当控制肥水,促进幼苗健壮生长,现蕾初花期进行田间整枝间苗,终花散尖期打项,以缩短生育期,增加粒重。

“凤豆34号”以其高产、抗病、耐逆境的特性,成为了西南蚕豆种植的新选择,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