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稻66:安徽农业新希望,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

2025-07-16 05:07:09 发布

在安徽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喜稻66的水稻品种正以其卓越的产量和抗病能力,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由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精心培育的喜稻66,以其审定编号皖审稻20211046,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喜稻66,这个中籼常规水稻品种,以其出色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赢得了农民的青睐。在2019年和2020年的区域试验中,喜稻66的平均株高达到110.3厘米,亩有效穗数为16.8万,每穗总粒数高达195.5粒,结实率达到了87.0%,千粒重为23.7克。全生育期为126.8天,相较于对照品种五优308,熟期更短,提前0.3天成熟。

在产量方面,喜稻66同样表现出色。2019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597.0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32%,这一增产效果极为显著。2020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630.79千克,增产6.25%。在生产试验中,亩产626.18千克,增产5.46%,再次证明了喜稻66的高产潜力。

然而,喜稻66并非完美无缺。在抗病性方面,2019年和2020年的抗性鉴定显示,喜稻66对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抗性为中等,对白叶枯病则表现为高感。因此,农民在种植喜稻66时,需要特别关注这些病害的防治工作。

喜稻66的栽培技术要点也相当明确。播种期为5月下旬,秧龄控制在30至31天,亩播量在10至14千克之间。栽插密度为每穴1至2粒种子苗,行距为13.3×26.7厘米。施肥方面,大田亩施纯氮13至14千克,其中60%作为基肥,返青时施5至10%作为追肥,剩余的30至35%作为穗肥。灌水管理上,应保持浅水湿润以促进分蘖,当亩茎蘖苗数达到16万时进行烤田,早够早烤,轻烤为主,分次进行。收割前6至7天断水,避免过早断水。病虫害防治上,重点防治稻瘟病,并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

经过安徽省稻品种审定,喜稻66符合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但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治。喜稻66,不仅是安徽农业的新希望,也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