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优165:广西农业的新星,高产抗病的水稻新品种

2024-08-07 02:36:36 发布

在广西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农业科技的创新从未停歇。今天,我们重点介绍一款由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的水稻新品种——特优165。这款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抗病能力,为广西乃至更广泛地区的稻农带来了新的希望。

特优165的诞生,是经过一系列科学严谨的育种过程。它源自国际水稻所的P4070选早⑶与印度大穗稻的有性杂交,再与恢复系607复交,经过系谱法选育而成。这一过程确保了特优165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

作为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特优165在桂中、桂北地区早稻种植的全生育期约为122天,与市场上的金优207相当。它的农艺性状表现尤为突出:每亩有效穗数高达17.3万,株高适中,穗长和每穗总粒数均显示出其高产潜力。米质方面,特优165的糙米率、整精米率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均达到优质标准。

在产量表现上,特优165更是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2008年和2009年的试验数据显示,特优165的平均亩产分别为522.50公斤和524.80公斤,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金优207,两年试验平均增产率达到6.81%。

特优165的栽培要点也颇具指导意义。适时播种和移栽,合理的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都是确保特优165高产的关键。特别是在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治上,需要稻农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经过严格的审定流程,特优165已获得广西水稻品种审定标准的认可,正式通过审定。它不仅适合在桂中、桂北稻作区作为早、晚稻种植,而且在桂南稻作区的早稻种植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适应性。

特优165,这款凝聚了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智慧与汗水的水稻新品种,正以其高产、抗病的特性,为广西乃至更广区域的稻农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我们共同期待,特优165在农业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