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新选择】凤糯476:黄淮海地区的糯玉米新宠

2024-08-12 03:57:22 发布

在黄淮海地区,一种名为凤糯476的糯玉米品种正以其早熟、高产和抗病的特性,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由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精心培育,凤糯476以其独特的母本鲁糯D047和父本糯6的优良基因,展现出卓越的生长特性。

凤糯476的出苗至采收期仅需74至77天,比常规品种早1至3天,有效积温需求超过2200℃。它的幼苗呈现出黄绿色的叶鞘和绿色的叶片,花药和颖壳均为黄色,株型松散,株高在238至245厘米之间,穗位高110至116厘米,成株叶片数为17片。花丝青色,果穗呈现锥型,穗长18至19厘米,穗行数约16行,穗轴白色,籽粒为白色硬粒型,百粒重(鲜重)约32克。

在抗病性方面,凤糯476表现出高抗弯孢菌叶斑病和中抗矮花叶病的能力,但对大斑病、小斑病和瘤黑粉病较为敏感,尤其对茎腐病和玉米螟的抗性较低。然而,经过专家品尝鉴定,其鲜食品质达到了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

在产量方面,凤糯476在2003至2004年的区域试验中表现出色,20点次增产,5点次减产,平均亩产(鲜穗)达到739.4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2.94%。这一产量的显著提升,无疑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栽培技术方面,凤糯476每亩适宜种植密度为3000至3500株,需要隔离种植以防止串粉,适时采收,并注意防治玉米螟。此外,经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测定,凤糯476的胚乳粗淀粉含量在66.18%至73.94%之间,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99.39%至100%,完全符合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经过严格的审核,凤糯476已通过国家玉米品种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南、河北、陕西、安徽北部等夏玉米区作为鲜食糯玉米种植。对于追求高产、抗病、优质鲜食玉米的农民来说,凤糯476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