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新篇章】浙金研-2:浙江大学的农业革新
在农业科技的前沿,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孕育出了一颗新星——浙金研-2,一个非转基因早中熟常规棉花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的棉花种植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浙金研-2以其紧凑的株型和71.3厘米的适中株高,展现出了良好的田间管理优势。它的果枝Ⅱ式结构、茸毛少、叶片偏大且叶色深绿,这些特征不仅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还便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采摘。第一果枝节位6.3节,单株结铃7.2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6克,衣分43.1%,子指10.4克,霜前花率高达95.5%,这些数据指标充分展示了浙金研-2的高产潜力。
在抗病性方面,浙金研-2表现出了对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枯萎病病指5.9,黄萎病病指18.5,虽然不抗棉铃虫,但在主要病害的防控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纤维品质方面,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达到30.7毫米,断裂比强度29.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5,这些指标均达到了Ⅲ型纤维品质的标准,为纺织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
产量表现上,浙金研-2在2018-2019年的区域试验中,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49增产10.6%、12.2%和11.9%。2020年生产试验中,增产效果更为显著,分别增产9.8%、12.9%和13.1%,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浙金研-2的高产优势。
栽培技术要点上,浙金研-2适宜早播,播种期为4月8日至4月20日,合理密植,收获株数在1.5万株左右/亩。化学调控上,苗期缩节胺少量多次勤控,全生育期化调3-4次,打顶坚持“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肥水运筹上,依据土壤肥力进行合理施肥,增施钾肥,重施花铃肥,注重施用有机肥,科学使用叶面肥,滴灌棉田第一水在5月底或者6月初,全生育期滴水10-12次,亩滴水量250-280方。
综上所述,浙金研-2以其高产、抗病、优质的纤维特性,以及明确的栽培技术要点,通过了国家棉花品种审定,适宜在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春播种植,为棉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