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作6优177:四川农业的绿色新星

2024-08-11 03:56:52 发布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川作6优177这一中籼中熟杂交水稻品种,以其出色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四川农业的绿色新星。川作6优177的诞生,是科研人员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不仅缩短了成熟期,还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川作6优177全生育期平均为146.5天,比传统品种辐优838短了0.8天,这在水稻种植中意味着更高效的土地利用和更短的等待时间。其植株高度适中,叶色深绿,剑叶直立,展现出良好的生长姿态。分蘖力强,亩有效穗数高达14.7万,穗长25.0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73.4粒,结实率达到82.4%,千粒重27.3克,谷壳秆黄色,颖尖紫色,这些特征都为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品质测定方面,川作6优177同样表现出色。出糙率79.5%,整精米率63.1%,粒长6.5毫米,长宽比2.6,垩白粒率58%,垩白度9.2%,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5%,蛋白质含量7.8%,这些数据均显示出其优良的食用品质。

产量表现上,川作6优177在2008年和2009年的区试中均表现出色,平均亩产分别为556.15公斤和518.56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分别增产6.37%和8.49%。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37.36公斤,平均增产点率达到100%,这无疑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栽培要点上,川作6优177需要适时播种,3月底至4月中旬为最佳播种期。合理密植,亩栽1.5~1.8万穴,科学施肥,亩施纯氮8~10公斤,70~80%作底肥,20~30%作追肥。同时,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特别是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川作6优177的适宜种植地区为四川辐优838种植地区,这意味着它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好的种植选择。

川作6优177,不仅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骄傲,更是四川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它以其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为四川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