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财富:大棚温室白灵菇的高效栽培之道》

2025-06-13 06:44:28 发布

在干旱草原上,有一种被誉为“白阿魏蘑”的珍稀食用菌——白灵菇,以其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D和矿物质元素,成为了天然保健的宠儿。随着大宗食用菌市场的饱和,白灵菇以其独特的市场价值脱颖而出,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希望。

在山西省,一项创新的大棚温室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应运而生,这项技术是由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的研究人员经过三年多的引进实验和规模示范性生产逐步完善的。它不仅适应了北方温室大棚的栽培环境,还融入了创新元素,成为了一项成熟的技术。

这项技术的栽培工艺包括选料、配制合成基质、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成品加工和保藏出售。其主要特点包括:

1. 人工多因子合成栽培基质:利用工农业废弃物,如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 短袋菌棒:采用17cm×33cm的塑料袋制作菌棒,既节省空间又便于管理。

3. 双菌墙微渠补液覆土管理技术:这项创新技术不仅降低了发菌期的污染率,缩短了菌棒菌丝生长期,还提高了生物效率30%-50%。

通过这项技术,每投入0.5公斤干料,可收获0.35公斤以上的鲜菇。一亩温室年栽培2批次,共8万袋,大约产菇1.6-2万公斤鲜菇。按照市售平均批价每公斤7.5元计算,可获利12-15万元,利润相当可观。

这项技术的推广,不仅能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还能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白灵菇的大棚温室高产栽培技术,正成为山西省乃至全国农民增收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