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32——高产大豆新品种,农民增收的希望之种
在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南京农业大学培育出了一种名为“南农32”的大豆新品种,它以其优异的产量表现和抗病能力,为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南农32”的诞生,是南京农业大学科研团队智慧的结晶,其品种来源为“南农87-23”与“楚秀”的杂交。这个品种具有平均126天的生育期,展现出紫花、灰毛的典型特征,以及有限结荚的生长习性。它的身材适中,株高74.4厘米,底荚高度22.2厘米,单株荚数高达45.6个,单粒重29.0克,百粒重33.0克,种皮呈黄色,种脐深褐色,是大豆中的佼佼者。
在抗病性方面,“南农32”同样表现出色,对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具有中抗性,对SC7株系则表现为中感。此外,它的营养价值也不容小觑,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4.93%,粗脂肪含量为19.25%,是健康食品的优质选择。
产量方面,“南农32”在2006年和2007年的区域试验中,亩产分别达到了206.6千克和198.8千克,比对照品种“南农88-31”增产11.2%和11.5%,两年平均增产11.3%。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亩产更是达到了193.3千克,比对照增产26.4%,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其高产潜力。
为了充分发挥“南农32”的潜力,栽培技术要点也相当关键。适宜的播期为6月中下旬,在中等肥力的地块上,每亩保苗1.2万至1.3万株。播种前每亩施用50千克复合肥,开花期再施5至10千克尿素,以保证植株健康成长。
经过严格的审定,“南农32”符合国家大豆品种的审定标准,并已通过审定。它适宜在江西、江苏、浙江北部和四川盆地等地区进行夏播种植,为这些地区的农民带来了新的增收机遇。
“南农32”,不仅是一个品种的名称,更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民增收希望的象征。随着这一新品种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为农民的丰收之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