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优15:陕南稻农的金色希望
在陕南汉中、安康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渝优15”的杂交水稻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成为当地稻农的新宠。由重庆市作物研究所、重庆金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及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联合培育的“渝优15”,以其审定编号渝审稻2006007和引种批准编号陕引稻2009002号,正式登陆陕南。
“渝优15”以其中籼迟熟的特性,全生育期约157天,展现出了它在生长周期上的优越性。株型松散适中,叶色深绿,剑叶直立,主茎叶片数量在16至17片之间,这些特征都为它的分蘖力和生长势提供了有力支撑。株高约113厘米,有效穗数高达19万,穗长26.8厘米,每穗总粒数达到180.4粒,结实率高达75.3%,千粒重29.0克,谷粒金黄色,细长形,稃尖无色,顶部谷粒带有少量顶芒,这些特征不仅赋予了它美观的外观,也预示着它的高产潜力。
在抗病性方面,“渝优15”对稻瘟病和纹枯病有感性,对白叶枯病有中感,而对稻曲病则表现出中抗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病虫害防治上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精细的管理。
在品质上,“渝优15”的糙米率81.3%,精米率73.2%,整精米率55.0%,粒长6.8毫米,长宽比2.8,垩白粒率10%,垩白度5.0%,胶稠度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8%,蛋白质8.8%,完全符合《食用稻品种品质》二等食用籼稻的品质标准。
栽培技术要点上,建议在陕南海拔650米以下的稻区于4月上旬播种,秧龄控制在45至55天,采取宽行窄株或宽窄行栽插,亩植1.0至1.2万穴,每穴栽两粒谷苗,保证基本苗8至10万,亩有效穗18至20万。施肥上,采用“重底早追”的方法,亩施纯氮10至12公斤,配方施肥以氮磷钾为主。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在稻瘟病重发区,禁止种植“渝优15”。
“渝优15”在2008年陕西省水稻引种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674.8公斤,这一产量水平无疑为陕南地区稻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丰收的希望。随着“渝优15”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金色的稻海将为陕南稻农带来更多的丰收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