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广西的葡萄新贵——野酿4号

2025-06-08 05:36:49 发布

在广西的山水间,一种名为“野酿4号”的葡萄品种正在悄然兴起,它不仅承载着当地农业科研人员的心血,也蕴含着大自然的馈赠。野酿4号,这个听起来充满野性与神秘的名字,实际上是由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培育的成果,源自桂林市灵川县潭下镇蔡岗村的野生毛葡萄芽变枝条。

野酿4号的植株特征十分鲜明。新梢半直立,卷须间断分布,平均长度约8.7厘米,新梢节间覆盖着密集的匍匐绒毛,而直立绒毛则较为稀疏。成熟枝条黄褐色,横截面近圆形,节间平均长度为8.9厘米。幼叶黄绿色,下表面绒毛密集,无光泽;成龄叶绿色,心脏形,全缘,叶柄洼基部呈V形,平均长度8.7厘米,叶中脉平均长度13.5厘米,叶片下表面、叶柄、叶脉密布绒毛,成龄叶大小为13.2厘米×10.8厘米,锯齿一侧凹一侧凸。雌能花,第1花序多着生在结果枝的第2、3节位,以第2节为主,第一花序平均长度17.9厘米。果穗圆锥形,平均长×宽为16.2厘米×10.9厘米,穗柄长6.6厘米。果粒圆形,果皮黑紫色,果粉薄,有小黑点状果蜡,平均纵径×横径为1.52厘米×1.51厘米,果梗长度0.5厘米。种子褐色,种脐明显,外表面无横沟。在南宁地区5月中旬开花,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

产量表现上,野酿4号同样不负众望。2014-2015年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双定镇、罗城县四把镇测种植,亩产在1137.5-1340.1公斤。2015年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进行田间现场测产,平均株8.81公斤,平均穗重0.155公斤,折合亩产1304.1公斤;单粒重2.35克,百粒种子数394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

栽培野酿4号,需要遵循一定的要点。山地每亩种植30-60株,平地和丘陵地每亩种植80-140株,并按10%比例均匀配种雄株作授粉树,利用风媒、虫媒和自然授粉。以3-5月种植为宜。定植前每穴放10-15公斤腐熟农家肥+0.5-1.0公斤钙镁磷肥。采用“井”字形高垂架式,架面高度1.8米-2.0米,线距3.0-4.0米×3.0-4.0米,葡萄主蔓顺连接线绑缚生长,培养结果枝组均匀分布两侧,结果枝自然下垂生长。冬剪在元月至3月上旬进行,每平方米留芽量15-20个,长(7-10芽)中(4-6芽)短(3芽以下)剪相结合。桂南以3-6芽短、中剪为主。夏剪选留强健的主芽,抹去所有副芽。开花前5-7天在顶端花序前留6-10叶摘心。施肥方面,开花前每株施用复合肥0.5-0.75公斤,钙镁磷肥1公斤,农用硫酸镁0.1-0.2公斤;幼果黄豆粒大时每株施硫酸钾0.5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采果实转色每株施硫酸钾0.25-0.5公斤。桂南等地区采收后施肥量酌情减少,着色前可叶面喷施钾肥一次。同时,注意防治霜霉病、白粉病和果腐病。

经过严格的审核,野酿4号符合广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已通过审定,可在广西毛葡萄产区种植。这不仅是对野酿4号品质的认可,也是对广西农业科研人员辛勤工作的肯定。野酿4号,这个从广西山水中走出的葡萄新贵,正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为广西乃至全国的葡萄产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