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黄56:中国农业科学院倾力打造的高产大豆新品种

2024-08-09 03:26:59 发布

在追求农业创新的今天,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带来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成果——中黄56大豆品种。这个品种以其卓越的产量表现和抗病能力,为农民朋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中黄56的诞生,是经过精心选育和科学试验的结果。它的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10011,品种来源是中品95-6051与DP3480的杂交后代,展现出了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中黄56的生育期为133天,植株紧凑,株高约78.5厘米,具有有限结荚习性,单株有效荚数高达47.7个,单粒重18.9克,保证了其高产潜力。

在抗病性方面,中黄56同样表现出色。它对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具有中抗性,对7号株系具有抗性,但需注意,它对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较弱。此外,中黄56的营养成分丰富,粗蛋白含量达到40.62%,粗脂肪含量为21.65%,为食品加工和饲料行业提供了优质原料。

产量表现上,中黄56在2007年和2008年的区域试验中,分别比对照晋豆19增产1.3%和3.1%,两年平均增产2.2%。2009年的生产试验中,亩产更是达到了221.9千克,比对照增产4.9%,这充分证明了中黄56的高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也相当明确:适宜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播种,每亩种植密度约1.2万株,适合在中上等肥力的地块种植。施肥方面,每亩施用10~12千克磷酸二铵,并在花荚期叶面喷施尿素1~2次,以确保植株健康生长。

最终,中黄56通过了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获得了审定意见。它适宜在宁夏北中部、陕西北部、山西中部等地区春播种植。但需要注意的是,胞囊线虫病易发区应慎用此品种,以避免病害风险。

中黄56,不仅仅是一个品种,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承诺,是农民增产增收的希望,更是食品安全和营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