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68优201:江苏农业的绿色革命,高产优质稻种的典范
在江苏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徐68优201”的稻种正在成为农民的新宠。它不仅是一个编号,更是徐州农科所智慧的结晶,一个通过精心选育,集合了高产、优质、抗病等多重优势的三系杂交中粳稻品种。
“徐68优201”的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012,它的诞生源于徐州农科所的不懈努力。自2006年育成以来,它以其卓越的产量和优秀的品质,迅速在江苏省淮北、苏中地区扎根。在2007至2008年的江苏省区试中,它以平均亩产601.4公斤的佳绩,比对照九优418增产7.7%,展现出了其显著的增产潜力。
它的株型集散适中,穗型较大,长势旺盛,叶色鲜绿,后期熟相良好,抗倒性中等。在省区试中,平均每亩有效穗达到14.1万穗,每穗实粒数177粒,结实率高达84.4%。此外,它的千粒重为26.0克,株高119.4厘米,全生育期152天,与对照品种相当。在抗病性方面,它对白叶枯病和纹枯病表现出中等抗性,对穗颈瘟感病,但对条纹叶枯病具有抗性。
在米质方面,“徐68优201”同样表现不俗。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的检测,它的整精米率达到66.8%,垩白粒率26.0%,垩白度2.0%,胶稠度8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要充分发挥“徐68优201”的潜力,栽培技术要点至关重要。首先,要适期播种,培育壮秧,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播种量约15公斤,旱育秧25公斤。其次,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适宜秧龄30-35天,每亩2.0万穴左右,基本苗8-10万。科学肥水管理是关键,亩施纯氮20-22公斤,合理分配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注重有机肥的使用,适时烤田,保持田间水分适宜。最后,病虫草害防治不容忽视,从播种前到大田期,都要综合防治各类病虫害,确保稻种健康成长。
“徐68优201”,不仅是一个品种,更是江苏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引领着绿色、高产、优质的农业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