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优丹1号”:四川草本新希望
在四川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优丹1号”的草本植物正悄然崛起,它不仅是农业科技的结晶,更是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由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联合育种,这支团队汇聚了熊丙全、张勇等多位专家的智慧,共同培育出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品种。
“优丹1号”源自陕西商洛和山东莒县的野生居群,经过系统选育,成为了基原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新品种。它的生育期长达246至270天,根系发达,根条平均38条,细长且根长34至42厘米,株高40至60厘米,羽状3至5(7)出复叶。花萼钟状,紫褐色,花冠浅紫色,长2.0至3.0厘米,筒内有毛环,上唇镰刀状,长于下唇,下唇3裂。雄蕊2枚,生于下唇基部,伸至上唇片。花期从4月持续至10月,果期则从5月延续至11月。
在品质上,“优丹1号”经过检测,丹参酮IIA、隐丹参酮、丹参酮I总量达到0.56%,丹酚酸B含量为6.2%,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的要求。在抗性方面,多点试验田间表现与对照品种无显著差异,显示出其稳定的生长特性。
产量表现上,“优丹1号”同样令人瞩目。2018至2019年连续两个生长周期多点试验显示,平均根鲜重达到1170.75公斤/亩,比对照增产40.30%,这一数字无疑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用一年生的健壮无病虫的鲜根作种,侧根为好进行繁殖,1至2月采用根段设施育苗,3至4月移栽,最迟不超过4月底,建议亩栽株数4000至5000株。采用地膜覆盖防草保湿,移栽成活后,注意抗旱保苗,地下根系快速生长期要加强排水防涝。同时,注意预防和防治根腐病、根结线虫病、蛴螬、地老虎等病虫害。
“优丹1号”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为四川省大部分平原及丘区,海拔低于1100米为宜,优选地势向阳的斜坡地,土壤深厚疏松,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中等地块栽种,砂壤土最佳。设施育苗建议1至2月采用塑料大棚用根段进行穴盘育苗,露地栽种建议2至3月根段栽植,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采收。
需要注意的是,“优丹1号”较耐旱但不耐涝,出苗期注意抗旱保苗;前茬豆科植物、过肥地块不宜种植,切忌连作。防范措施包括:气候干燥时及时灌溉,雨天及时排水,地膜覆盖防草保湿;实行轮作;本品适宜于提取丹参有效成分的新品种推广。
“优丹1号”不仅是农业科技的进步,更是对传统草药种植方式的一次革新。它的故事,正等待着每一位农民去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