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海537:海南水稻新希望,优质抗病的绿色选择

2024-08-14 04:37:39 发布

在海南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水稻种植一直是农业的重头戏。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名为“湖海537”的水稻品种,它不仅拥有优质的米质,还具备了抗病虫害的优良特性,为海南的水稻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

“湖海537”是由湖北省粮食作物育种中心和湖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成果。这一品种的引进单位是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以及三亚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它们将这一优质稻种引入海南,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湖海537”是一种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常规水稻品种,它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32.7天,比特籼占25晚熟约8天。这种水稻的株高约106.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达到21.71万,穗长21.2厘米,每穗总粒数99.9粒,结实率高达85.45%,千粒重25.7克。它的生育期较长,分蘖力强,穗粒密度适中,但结实率极高,这使得它在产量上有着不俗的表现。

在2003年和2004年的试验中,“湖海537”的产量表现稳定,尽管与特籼占25相比有所减产,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在2004年的生产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达到了409.40公斤,比特籼占25增产8.81%,显示出了其良好的产量潜力。

“湖海537”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抗病性。它能够抵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这使得它在水稻种植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它的米质经过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验,达到了国优三级的标准,这无疑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食用选择。

在栽培技术方面,“湖海537”需要适时播插,避免抽穗期遭遇大风;适龄壮秧移栽,秧龄20-25天,插植规格8×4寸或7×4寸;施足大田底肥,适量追施分蘖肥,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追肥宜早不宜迟;后期不宜断水太早,保持干干湿湿到收割前一星期;后期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螟虫;收割后贮存2个月左右才碾米,可将整精米率提高到60%左右。

繁种技术方面,为了保证纯度,不提倡种子自留自用,而是建议实行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原种生产的繁种规程进行供种用种。

经过海南省品审会的审核,“湖海537”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并已通过审定。它属于迟熟品种,虽然丰产性一般,但结实率高,米质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非常适合海南的早造种植。种植者需要注意播种时间的安排,避免后期的鼠虫危害,并在生产栽培上注意后期比一般品种多灌水2次,以确保其最佳的生长条件。

“湖海537”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海南的水稻品种,更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它以其优质的米质、高抗病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了海南水稻种植的新选择,为海南的绿色农业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