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优35:云南高原上的绿色希望
2024-07-30 02:57:29 发布
在云南这片多彩的土地上,稻作研究所的专家们培育出了一种新的粳型杂交水稻——滇优35。它不仅承载着农业科技的创新,更是云南高原农业发展的新希望。
滇优35,这个编号为滇审稻2010024号的品种,是由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的陶光喜和郭艾两位专家精心选育而成。它源自2004年的一次成功的组配,结合了“DHC-10A”与“南34”的优良基因。
这种水稻以其紧凑的株型和剑叶的长宽比例,展现出了它独特的生长特性。黄色的颖壳和白色的颖尖,是它在田间的显著标志。全生育期为171天,株高适中,达到95厘米,穗总粒数平均为152粒,结实率高达75%,千粒重为24.6克。在产量上,滇优35在区域试验中表现出了不俗的成绩,两年平均亩产达到675.1千克,虽然略低于对照品种,但其生产示范的亩产范围在526至795千克之间,显示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在米质方面,滇优35同样表现优异。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指标均达到了高标准,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胶稠度和粒长等指标也符合优质稻米的要求。然而,它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弱,对白叶枯病更是高感,因此在种植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治。
滇优35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600至1900米的粳稻区种植,但需要避免在白叶枯病高发区种植。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防治措施,滇优35有望成为云南高原上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为当地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