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乡368——抗虫高产的棉花新宠
在河南的广袤棉田中,一种名为“棉乡368”的棉花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抗虫能力和高产潜力受到棉农的青睐。这是一款由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常规夏棉品种,以其豫审棉2010019的编号,正式走进了棉农的视野。
“棉乡368”的生育期为108天,植株呈塔型,株高适中,77.8cm的高度搭配茸毛覆盖的茎杆,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叶色浅绿,叶片大小适中,结铃性佳,铃形卵圆,单铃重达5.0g,籽指10.3,衣分40.0%,霜前花率高达88.4%,吐絮集中且洁白,纤维色泽纯净。
在抗病性方面,经过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的严格鉴定,2006年和2007年的枯萎病指数分别为9.1和11.9,黄萎病指数分别为29.4和35.3,显示出良好的抗枯萎和耐黄萎特性。而在抗虫性上,2008年的鉴定结果显示,棉铃虫蕾铃被害减退率达69.3%,幼虫死亡率高达88%,叶片受害级别仅为1级,充分证明了其对棉铃虫的高抗性。
品质分析方面,“棉乡368”同样表现出色。2006年和2007年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分别为30.5mm和28.6mm,断裂比强度分别为29.6cN/tex和28.0cN/tex,马克隆值分别为4.6和5.0,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标准。
产量表现上,“棉乡368”在2006年至2009年的试验中,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棉所50,增产幅度在2.4%至14.5%之间,尤其在2007年的试验中,皮棉增产幅度达到14.5%,位居所有参试品种之首。
适宜种植地区为河南省各棉区,夏播种植时需遵循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规定。栽培技术要点包括:5月中下旬播种,种植密度5000-6000株/亩,麦收后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浇水、追肥、治虫等,7月下旬打顶,化控2-3次,以及及时防治非鳞翅目害虫。
“棉乡368”,以其高产、抗病、抗虫的特性,正成为棉农们心中的新宠,为河南的棉花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