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身虫——淡水鱼类的隐形杀手,如何有效防治?

2024-10-21 10:00:00 发布

双身虫,一种属于扁形动物门的单殖吸虫,在我国已发现四种不同的属:副双身虫属、侧孔双身虫属、真双身虫属和华双身虫属。这些生物的成虫形态独特,通常呈现X状,由两个幼体合并而成,分为前体和后体两大部分。后吸器位于后体,呈长方形,配备有四对侧吸铗和一对中央大钩,部分种类的吸铗结构更为复杂,但成虫通常不具备小钩。它们通过一对口腔吸盘附着在宿主鱼类的鳃上,形成网状的侧枝结构。

在中国,已有超过20种双身虫的报告,它们广泛寄生在淡水鱼类如鲤鱼、鲫鱼、鲴鱼、鮈亚科鱼类、鳊鲌亚科鱼类、鲢鱼、鳙鱼、草鱼、鲮鱼以及鳅科鱼类等。特别是鲩华双身虫,它们体型较大,肉眼可见,常呈棕黑色,主要寄生在草鱼的鳃上,有时也会出现在青鱼身上。

双身虫对养殖鱼类如鳊鱼和翘嘴鲌等构成严重威胁。感染后的鱼类会出现极度不安、严重贫血、体色变黑等症状,鳃组织受损,颜色苍白,并伴有大量黏液和污物,影响鱼类的呼吸功能,最终可能导致鱼类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为了防治双身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全池泼洒40%辛硫磷溶液和硫酸亚铁(0.2ppm);或者使用2.5%敌百虫粉剂(2ppm)和硫酸亚铁(0.2ppm);还可以选择全池泼洒甲苯咪唑溶液和硫酸亚铁(0.2ppm)。为防止继发感染,建议在杀虫后第二天全池泼洒消毒杀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