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麦31号——甘肃高原上的金色希望
在甘肃的广袤土地上,有一种小麦品种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抗性,成为了当地农民的希望之种。它就是由临夏州农科所精心培育的“临麦31号”。
“临麦31号”小麦,自200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严格评审,获得了品种审定编号甘审麦2004014。它的诞生源于MY5930母本与9034-1-13父本的完美结合,原代号93元-7,象征着科研与自然的结晶。
这种小麦的幼苗直立,株型紧凑,展现出良好的群体结构和高分蘖成穗率。它的穗长在9至12厘米之间,顶芒白穗,穗型为长方形,籽粒呈卵圆形,红粒质地,是典型的角质小麦。每穗的粒数在44至52粒之间,千粒重达到42.0至45.0克,容重在754.0至800.0克/升,展现出其丰富的产量潜力。
“临麦31号”属于春性品种,生育期为95至115天,是中晚熟的代表。它的株高在100至110厘米之间,基部茎杆粗壮,秆壁厚实,具有出色的抗倒伏能力。叶色清新,功能期长,能有效抵抗干尖现象,同时对白粉病和赤霉病具有天然的抗性。
在营养成分上,“临麦31号”含粗蛋白质12.2%,湿面筋26.5%,沉降值23.8毫升,这些指标都显示了它作为优质小麦的潜力。经过省农科院植保所的田间自然鉴定,它还被认定为中抗条锈病,这在小麦品种中是一项难得的优势。
在2001至2002年的省区试中,“临麦31号”平均亩产达到了365.28公斤,比对照品种陇春15号增产8.95%,这一成绩充分证明了它的高产性。
为了充分利用“临麦31号”的潜力,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期早播,一般在3月上旬为宜;合理施肥,亩施农家肥5000至7000公斤,磷酸二铵10至15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苗期结合灌水施硝铵5公斤;同时,要注意防治蚜虫,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
“临麦31号”适宜在临夏州及临洮、渭源等地种植,这些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它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随着“临麦31号”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成为甘肃高原上的金色希望,为当地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