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粳1号:江苏丘陵地带的绿色希望

2024-08-10 03:48:34 发布

在江苏的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一片片翠绿的稻田中,武陵粳1号以其卓越的产量和抗病害能力,成为当地农民心中的绿色希望。

武陵粳1号,一个由扬州大学农学院、武进区稻麦育种场以及江苏省种子管理站共同培育的迟熟中粳稻品种,编号苏审稻200918。它的诞生,得益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这项技术使得武育粳3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2008年,在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严格鉴定下,武陵粳1号在淮安、扬州等多地的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570.0公斤,比武育粳3号增产23.8%,这一成绩在稻米产量上可谓“极显著”。每穗实粒数117.4粒,结实率高达95.4%,千粒重27.3克,这些数据的背后,是科研人员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在抗病性方面,武陵粳1号同样表现出色。据省农科院植保所的田间种植鉴定,它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显著优于对照品种武育粳3号,穴发病率仅为5.3%,远低于对照的58.2%。此外,米质理化指标也得到了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的认可,整精米率68.6%,垩白粒率54.0%,胶稠度8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3%,这些指标都为武陵粳1号的食用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栽培技术要点上,武陵粳1号的种植同样讲究科学与合理。从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到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再到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每一步都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精细管理。特别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武陵粳1号的种植者需要特别注意穗颈稻瘟和黑条矮缩病的防治,确保稻米的健康生长。

武陵粳1号,不仅是江苏丘陵地带农民的希望,更是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它的故事,是关于创新、关于坚持、关于绿色发展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期待,这片绿色希望,能够为更多人带来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