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科院培育的高产小麦新品种——兰天32号

2024-12-20 03:32:04 发布

在甘肃省的广袤土地上,农业科研人员们不断探索和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甘肃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兰天32号。这个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抗病能力,在甘肃的小麦种植中崭露头角。

兰天32号的诞生源于一次精心的杂交实验,科研人员以兰天16号为母本、陇原031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的选育,最终培育出了这个品种。它的系谱号为04-277-2-2,原代号陇原101。兰天32号是一种冬性小麦,其生育期大约在265至270天之间,幼苗直立,叶色淡绿,株高在70至95厘米之间。它的穗呈长方形,长芒,白壳,护颖长方形,斜肩,颖嘴锐形,无齿,穗粒数在27.4至35.7粒之间。籽粒为红色,卵圆形,半角质,千粒重在36.9至40.1克之间,容重在761至795克/升,含粗蛋白18.59%,湿面筋31.31%,沉淀值51.2毫升,赖氨酸0.52%。

在抗病性方面,兰天32号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锈性和中抗白粉病的能力。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感,成株期对水4表现免疫,对条中32、33号、贵22-9、贵22-14表现中抗,对混合菌中抗-中感。总体上,兰天32号对条锈病表现出中抗性。

产量方面,兰天32号在2011-2012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358.51公斤,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8.81%。尽管在2013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201.32公斤,较西峰27号减产6.40%,但这一品种的高产潜力仍然不容忽视。

在栽培方面,兰天32号的亩播量建议在12-15公斤,保苗25-30万株。适宜种植的地区包括甘肃省的泾川、灵台、崆峒及正宁等地。兰天32号以其高产、抗病和适应性强的特点,为甘肃的小麦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