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培育的“南农996”棉花品种:高效抗病,优质高产
在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南京农业大学携手安徽省连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培育出了一种名为“南农996”的春棉转基因杂交品种。这一品种以其出色的生长特性和抗病能力,成为安徽省长江流域棉区种植的新选择。
“南农996”植株中等偏高,株型塔型且紧凑,茎秆茸毛较少,叶片中等,铃大且呈卵圆形,吐絮畅且絮色洁白。在2018年和2019年的区域试验中,该品种的平均生育期为126天,株高达到127.5厘米,株果枝数为17.2台,单株结铃高达32.8个,单铃重5.67克,子指11.2克,衣指8.8克,衣分40.42%,霜前花率高达94.10%。此外,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南农996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性。
在产量表现上,“南农996”同样出色。2018年区域试验中,平均皮棉亩产112.5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5.63%,霜前花率92.16%;2019年区域试验中,平均皮棉亩产103.8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9.15%,霜前花率96.03%。2020年的生产试验中,皮棉亩产90.52千克,比对照增10.45%,霜前花率87.9%。
农业农村部棉花纤维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的品质检测结果也显示,南农996的纤维品质上乘。2018年上半部平均长度28.9毫米,比强度31.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6,整齐度84.8%;2019年上半部平均长度28.7毫米,比强度31.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4,整齐度85.0%。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南农996一般于4月5-10日苗床育苗,密度控制在2000-2200株/亩左右。种植过程中,需注意增施有机肥,适时适量浇水或排水,以防为主的病虫防治策略,并根据棉花长势和气候适当化调,少量多次。打顶工作应在8月5日前后根据当地情况适时进行,一般打顶时果枝18台。
经过审定,南农996符合安徽省棉花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并适宜在安徽省长江流域棉区推广种植。作为春棉杂交棉,南农996拥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16)第176号,并获准在安徽省长江流域棉区种植,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种植者需注意在有效期和有效范围内种植,以确保合规性和品种的最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