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平菇的高效栽培秘籍
探索林下平菇的奥秘,我们发现,要实现高产稳产,关键在于菌种的选择与制作工艺。我们选用的平高一号品种,以其卓越的增产能力(超过30%)和强壮的出菇表现,成为我们的优选。它不仅产量高,而且病虫害发生率低,为平菇的稳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场地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我们选择的林地拱棚,以其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特点,为平菇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平菇得以呼吸顺畅,健康生长。
菌袋的制作,我们采用的是熟料制袋法,这种方法通过高温灭菌,确保了培养料的营养得到充分分解,便于菌丝吸收利用,同时也有效控制了杂菌的发生。我们使用的聚丙烯菌袋,规格为20厘米×45厘米×2.5~3丝,打眼穴播的接种方式,为平菇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起点。
发菌管理是平菇生长的关键阶段。在夏季高温下,我们通过合理排放菌袋,适时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严格控制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确保菌袋在不超过32°C的适宜温度下生长。单层排放,排间距保持在50厘米以上,发菌场地遮荫且通风顺畅,必要时喷凉水降温,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持菌袋的最佳生长状态。
出菇管理是平菇生长的最后阶段。菌袋发满后,当表面出现黄色水珠及原基时,我们开始码堆出菇。菌墙最多码三层,袋与袋之间留2厘米的空隙散热,层与层之间用小竹竿隔开。林间覆土栽培,割袋1/2,间距5~8厘米,覆土2/3,留袋口塑筒保湿现蕾。我们也可以选择平覆,全脱袋,间距稍大,浇一大水,上覆2~3厘米粒状稍细土,盖膜保湿。覆盖一层麦秆,既保湿又透气,长出的蘑菇也更为干净。在遮荫效果不理想时,我们还可以搭起遮阳网或草帘。林间栽培宜用高密度南北向林地,少见光、利通风,行距在2.5~3米最佳。
在整个出菇过程中,通风和湿度控制是关键。为了保证湿度,我们经常喷水,每天3~4次,并且每隔几天用大水灌棚一次,以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湿度。蘑菇原基幼期忌冷水,所以我们特别注意保证水温与环境温度一致,避免菇蕾“感冒”并抽回去。
高温平菇从接种到出菇,时间很快,正常管理下,二十几天就可出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150%以上。这就是林下平菇的高效栽培秘籍,简单而高效,带你走进平菇高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