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的农业奇迹——攀杂苦瓜7号
在四川的肥沃土地上,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孕育出了一种令人瞩目的苦瓜新品种——攀杂苦瓜7号。这个品种的诞生,是科研人员多年辛勤工作的结晶,它不仅代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也预示着农民增收的新希望。
攀杂苦瓜7号的母本回一7-3-2,源自株州长白苦瓜中的强雌系A9-8-2-2-1-4-4与轮回亲本B9的完美结合,而父本B15-1-1-16则是从英引苦瓜中筛选出的优良单株,经过五代自交选育得到的自交系。2003年,这两个优异的亲本被配制成杂交组合,诞生了攀杂苦瓜7号。
这个品种以其早熟和高早期产量而著称,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中等,整个生育期大约为162天。它的主蔓长达369.0厘米,叶片呈掌状,颜色鲜绿。第一座瓜节位在9.0节,瓜形纺锤,长度约29.4厘米,直径5.6厘米,肉厚0.8厘米,单瓜重达269.0克。果皮呈现出绿白色,味道甘苦,质地脆嫩,果实粗大,具有良好的商品性。在田间,攀杂苦瓜7号表现出较强的耐白粉病和霜霉病的能力,平均亩产高达2820.5公斤,丰产性出色。
从2008年到2014年的多点试验中,攀杂苦瓜7号的平均总产量达到了2820.5公斤/亩,比对照蓝山大白苦瓜增产11.5%,早期产量更是增产25.3%。在四川乐山、眉山、成都、广元和泸州等地的生产示范中,示范面积超过200亩,示范平均亩产量达到3000公斤,比对照蓝山大白苦瓜增产10%以上。
栽培攀杂苦瓜7号时,四川内地春季大棚栽培适宜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播种,而攀西地区则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播种。采用基质穴盘育苗移栽,每亩种植3000至3200株。基肥包括腐熟有机肥3000至5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追肥在采收中后期施用,一般采收两次后追肥一次。每隔5至6天灌水一次。蔓长30厘米左右时搭“人”字架并开始绑蔓,及时摘除1米以下的侧枝,留主蔓结瓜。商品瓜在八成熟时采收,采收标准是果实瘤状物充分饱满、果皮光亮。同时,要注意防治蚜虫和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严格实施轮作制度,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生物、化学农药。
攀杂苦瓜7号适宜在四川苦瓜主产区种植,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苦瓜的品种,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是攀枝花市农业科研的一大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