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棉花新篇章——辽棉21号的丰收秘诀

2024-08-10 03:54:07 发布

在辽宁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辽棉21号”的棉花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引领着当地棉花产业的新潮流。这个由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品种,自1997年的杂交选育以来,经过11代的严格筛选,终于在2008年获得了辽审棉[2008]24号的正式审定。

辽棉21号的植株形态为典型的塔型,平均株高73厘米,第一果枝的位置在植株的6-7节,保证了其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其掌状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的叶色和扇形的苞叶,为植株提供了充足的光合作用空间。乳白色的花冠和卵圆形的铃形,不仅美观,更预示着其丰富的产量潜力。

在产量方面,辽棉21号的表现尤为突出。在2005至2006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每亩籽棉产量达到了216.1公斤,比对照品种辽19增产3.8%。而在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这一数字更是攀升至241.5公斤,增产幅度达到了10%。霜前皮棉的产量同样令人瞩目,平均亩产93.5公斤,比对照增产13.1%。

辽棉21号的抗病性同样值得称道。它具有高抗枯萎病和抗黄萎病的特性,枯萎病指数仅为0.28,黄萎病指数为15.69,显著低于对照品种。此外,其抗旱和耐瘠薄的能力,使其成为辽宁北方特早熟棉区的理想选择。

在栽培技术方面,辽棉21号要求在4月25-29日播种,每亩用种量为3.0公斤。适宜在平地中等肥力的条件下种植,亩保苗量为0.7-0.75万株。7月10-15日进行打顶,以促进植株均衡生长。化控3-5次,确保植株健康生长。同时,注重底肥和花铃肥的施用,以及病虫害的及时防治。

总而言之,辽棉21号以其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等优点,成为了辽宁省棉花产业中的一颗璀璨新星。它不仅为棉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的棉花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